隋唐名将秦琼:战功赫赫却为何在凌烟阁排名靠后?峪科配资
在中国历史上,隋唐时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黄金时代。这个时期不仅国力强盛,文化繁荣,更涌现出许多传奇人物。其中,秦琼(字叔宝)就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将领。
秦琼出生于山东济南,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。他最初在隋朝名将来护儿麾下效力,深受器重。史书记载,当秦琼母亲去世时,来护儿曾亲自前往吊唁峪科配资,足见对其的重视程度。后来在讨伐瓦岗军的战役中,秦琼遭遇暗算,被迫投奔瓦岗军首领李密,之后又辗转效力于王世充,最终选择追随李世民,成为其麾下重要将领。
在唐朝建立过程中,秦琼立下汗马功劳。唐高祖李渊曾专门派使者赏赐他金瓶,后又因其战功卓著,先后被封为秦王右统军、上柱国,最终获封翼国公。然而连年征战也给秦琼带来一身伤病,最终在贞观十二年(638年)病逝于徐州都督任上。
唐太宗为纪念开国功臣,特设凌烟阁,将二十四位功勋最著的大臣画像悬挂其中。令人不解的是峪科配资,战功赫赫的秦琼在凌烟阁的排名却相当靠后。究其原因,主要与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有关。
公元626年,李世民为夺取皇位,在玄武门设伏击杀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,迫使父亲李渊退位。这场政变中,秦琼并未参与。据《新唐书》等史料记载,在列举的政变参与者名单中都没有秦琼的名字。这直接影响了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。
李世民更看重的是臣子对他个人的忠诚,而非对大唐的忠诚。政变后,秦琼仅获封700户,远低于长孙无忌、尉迟恭等人的1300户。这或许正体现了秦琼的品格——作为一位忠义之士,他不愿参与皇室骨肉相残的争斗。但也正是这份坚持,让他在凌烟阁的排名不尽如人意。
秦琼的故事让我们看到,在权力斗争中峪科配资,有时候道德操守与功名利禄往往难以两全。这位传奇将领的选择,留给后人无限感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